为进一步做好师范专业认证整改工作,经学院研究,自本学期始,对课程考核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制订考核详细方案
每门课程对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进行一体化设计,制订“课程考核详细方案”,具体示例见表1. (表1仅是示例,各门课程根据课程实际进行制定。)
表1 .考核详细方案示例
学期: 课程名称: 面向班级:
方案制订人: 方案合理性评价负责人:
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考核环节 | 课程目标考核 环节权重 | 评价方法 |
3.1 | 课程目标1 | 作业1 | 0.5 | 教师根据实际使用方法撰写 |
期末考试(题号) | 0.5 | 同上 | ||
3.2 | 课程目标2 | 案例分析1 | 0.3 | 同上 |
期末考试(题号) | 0.7 | 同上 | ||
课程目标3 | 案例分析2 | 0.2 | 同上 | |
随堂测试1 | 0.2 | 同上 | ||
期末考试(题号) | 0.4 | 同上 | ||
课程目标4 | 作业2 | 0.3 | 同上 | |
期末考试(题号) | 0.7 | 同上 | ||
课程目标5 | 案例分析3 | 0.2 | 同上 | |
随堂测试2 | 0.2 | 同上 | ||
期末考试(题号) | 0.4 | 同上 |
二、强化过程性评价
任课教师可从学生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过程考核等方面开展过程评价。原则上平时作业次数、过程考核次数按学校文件执行,并在教学过程中均匀分布。
三、提高期末考试命题质量
期末考试命题应以本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考核内容与方式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达成,制订细化的课程命题双向细目表(具体见附件)和评分标准。各教研室加强对试卷命题合理性的审核。
四、完善课程考核材料
各门课程于学期末提交课程考核材料,具体如下:
该课程本年度“课程考核详细方案”;
课程过程性评价标准(含每次作业、过程性考核评分标准);
(三)期末考核材料(含试卷、双向细目表、评分标准);
(四)学生考核成绩记录和总成绩单;
(五)学院抽检学生考核材料。学院提供抽检名单,任课教师提供被抽检学生的期末考核、过程性评价材料(含每次作业、过程性考核)样本。
五、撰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改进报告
每门课程按制订的课程考核详细方案中评价方法分别对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本门课程目标达成的整体评价,同时依据上一轮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学生、教师评学结果,陈述本轮改进措施及效果。
注:1. “考核环节”使用“客观评价”方法的可通过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值进行评价,示例如表2所示。(表2仅是示例,各门课程根据课程实际进行制定。)
表2. 客观评价示例
毕业 要求 指标点 | 课程 目标 | 考核环节 | 课程目标考核环节权重 | 环节总分 | 实际平均得分 | 课程目标达成值 |
3.1 | 课程目标1 | 作业1 | 0.5 | 50 | 41.81 | 0.77 |
案例分析1 | 0.5 | 3 | 2.11 | |||
3.2 | 课程 目标2 | 案例分析2 | 0.3 | 60 | 51.72 | 0.75 |
期末考试(题号) | 0.7 | 5 | 3.52 | |||
课程 目标3 | 作业2 | 0.2 | 60 | 50.93 | 0.71 | |
随堂测试1 | 0.1 | 5 | 2.33 | |||
期末考试(题号) | 0.7 | 26 | 18.28 | |||
课程 目标4 | 案例分析3 | 0.3 | 60 | 48.38 | 0.73 | |
期末考试(题号) | 0.7 | 10 | 7.03 | |||
课程 目标5 | 随堂测试2 | 0.2 | 60 | 51.60 | 0.74 |
2.“考核环节”使用“主观评价”方法的,可依据使用的评价方法特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